返回首页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桃花溪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

来源:www.fanlv.net  时间:2023-06-17 08:57   点击:294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桃花溪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

小题1:对桃花源生活的向往。(或向往隐居生活。)

小题2:①憧憬美好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景的情感追求值得赞许。②脱离现实不可取。

小题1:试题分析:诗人伫立在古老的石矶旁,望着溪上飘流不尽的桃花瓣和渔船出神,恍惚间,他似乎把眼前的渔人当作当年曾经进入桃花源中的武陵渔人。“问渔船”三字,逼真地表现出这种心驰神往的情态。他问得天真有趣:“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他似乎真的认为这“随流长”的桃花瓣是由桃花源流出来的,因而由桃花而联想起进入桃源之洞。这洞究竟在桃花溪的什么地方呢?这句问讯渔人的话,深深表达出诗人向往世外桃源的急切心情。然而桃花源本是虚构的,诗人当然也知道渔人无可奉答,他是明知故问,这也隐约地透露出诗人感到理想境界渺茫难求的怅惘心情。体现出诗人对桃花源生活的向往。

点评:所有的诗歌,都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不论是写景、还是怀古,都是为了表达出作者当时的感情,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景读懂了,情自然也就呼之欲出了。

小题2:试题分析:这句问讯渔人的话,深深表达出诗人向往世外桃源的急切心情。然而桃花源本是虚构的,诗人当然也知道渔人无可奉答,他是明知故问,这也隐约地透露出诗人感到理想境界渺茫难求的怅惘心情。诗到此戛然止笔,而末句提出的问题却引起人们种种美妙的遐想。

点评:解答这一类的题,最好能知人论世,知道诗人的生平,什么时期是什么诗风,遭遇过什么事。但是如果这个诗人不是你所熟悉的,就应该结合诗文作答,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都是在诗歌当中体现出来的。

二、张旭的《桃花溪》中诗人可能问渔船什么

这洞究竟在桃花溪的什么地方呢?

桃花溪

作者:【张旭】 年代:【唐】 体裁:【七绝】 类别:【未知】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解】:

1、飞桥:高桥.

2、石矶:河流中露出的石堆.

3、洞:指《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找到的洞口.

【韵译】:

隐隐看见一座长桥,被野烟隔断;

在石屿的西畔,借问打渔的小船.

桃花随着流水,终日地漂流不尽;

桃花源洞口,在清溪的哪段哪边?

【评析】:

这是借陶潜《桃花源记》的意境而写的写景诗.诗由远外落笔,写山谷深幽,迷

离恍惚,隔烟朦胧,其境若仙.然后镜头移近,写桃花流水,渔舟轻泛,问讯渔人,

寻找桃源.诗的构思婉曲,意境若画,有景有情,趣味深远.蘅塘退士批注:“四句

抵得一篇《桃花源记》.”这话不无道理.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

【简析】:

这首诗虽充满诗情画意,但对桃花源的存在提出怀疑,另开思路一条.

桃花溪在湖南桃源县桃源山下.溪岸多桃林,暮春时节,落英缤纷,溪水流霞.相传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以这里为背景的.张旭描写的桃花溪,虽然不一定是指这里,但却暗用其意境.此诗构思婉曲,情趣深远,画意甚浓.

“隐隐飞桥隔野烟”,起笔就引人入胜:深山野谷,云烟缭绕;透过云烟望去,那横跨山溪之上的长桥,忽隐忽现,似有似无,恍若在虚空里飞腾.这境界多么幽深、神秘,令人朦朦胧胧,如入仙境.在这里,静止的桥和浮动的野烟相映成趣:野烟使桥化静为动,虚无飘渺,临空而飞;桥使野烟化动为静,宛如垂挂一道轻纱帏幔.隔着这帏幔看桥,使人格外感到一种朦胧美.“隔”字,使这两种景物交相映衬,溶成一个艺术整体;“隔”字还暗示出诗人是在远观,若是站在桥边,就不会有“隔”的感觉了.

下面画近景.近处,水中露出嶙峋岩石,如岛如屿(石矶);那飘流着片片落花的溪上,有渔船在轻摇,景色清幽明丽.“石矶西畔问渔船”,一个“问”字,诗人也自入画图之中了,使我们从这幅山水画中,既见山水之容光,又见人物之情态.诗人伫立在古老的石矶旁,望着溪上飘流不尽的桃花瓣和渔船出神,恍惚间,他似乎把眼前的渔人当作当年曾经进入桃花源中的武陵渔人.“问渔船”三字,逼真地表现出这种心驰神往的情态.他问得天真有趣:“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他似乎真的认为这“随流长”的桃花瓣是由桃花源流出来的,因而由桃花而联想起进入桃源之洞.这洞究竟在桃花溪的什么地方呢?这句问讯渔人的话,深深表达出诗人向往世外桃源的急切心情.然而桃花源本是虚构的,诗人当然也知道渔人无可奉答,他是明知故问,这也隐约地透露出诗人感到理想境界渺茫难求的怅惘心情.诗到此戛然止笔,而末句提出的问题却引起人们种种美妙的遐想.诗人的画笔,玲珑剔透,由远而近,由实及虚,不断地变换角度,展现景物;但又不作繁腻的描写,淡淡几笔,略露轮廓,情蓄景中,趣在墨外,就象一幅写意画,清远含蓄,耐人寻味.

三、草圣张旭的碑刻作品是什么?

《郎官石柱记》,又被称为《郎官厅壁记》,唐朝陈九言撰文,张旭书写,741年立于陕西西安。原石很早就已经遗失,传世的仅有王世贞以前收藏的“宋拓孤本”,极其珍贵。《古今法书苑》称赞说:“张颠草书见于世者,其纵放奇怪近世未有,而此序独楷书,精劲严重,出于自然。书一艺耳,至于极者乃能如此。其楷字概罕见于世则此序尤为可贵也。”有人赞美说:“长史草书,颓然天放;略有点画处而意态自足,号称神逸”,“长史真书《郎官石柱记》作字简远,如晋宋间人。”此石宋朝的时候已经出现刻本。明朝的董其昌曾经将其刻入《戏鸿堂帖》。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