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如何评价动画电影《深海》?

来源:www.fanlv.net  时间:2023-08-05 12:12   点击:292  编辑:admin   手机版

梵高的星空,抑郁者的“深海”


当初看《深海》预告的时候,海洋中色彩斑斓,通往不知何处的漩涡

让我瞬间想到了梵高的名画《星月夜》,一个由天才又患有精神疾患之人描绘的神秘星空,同样是那般令人着迷,同样在如此高饱和的画面之下掩藏了某些不为人知的忧伤。


考虑到《深海》的选题便是抑郁症患者的精神世界,我一度期待影片会成为中国的《小丑》,一部将目光落点于阴郁症患者的作品,以童话的口吻将灰暗的现实以另一种赤朱丹彤的方式去展现,进而反映一个社会面上少有人关注的黑暗角落,并以此为支点,撬动更多的人们去关注中国那些处于边缘境地的抑郁症患者。

《深海》的成片,总体而言是令人满意的,预告里所展现的用粒子化元素构塑的绚烂深海在正片仍旧惊艳,让人起鸡皮疙瘩,而主干剧情称为动画版的《少年派》也绝不为过,将残酷的真相梦幻化,戏剧化,混乱化,在略显聒噪而繁复的镜头中缓慢注入情感,并完成结尾数次高潮桥段里极具冲击感的演出。

只是,比我预期的那个《深海》,终究差了点意思。


1.中国抑郁症患者小考

据《2022年数字化精神心理健康服务行业蓝皮书》中的数据,我国抑郁症的终身患病率约为6.8%,而以当今人口推算,国内的抑郁症患者群体大约有9500万人。

而根据更新的一些调查数据,青少年的抑郁率接近1/4,当然这些“抑郁”症状往往并不是长期性的,在生活中经常受到打击,或者生存条件更为艰难,压力更大的个体,往往会陷入焦虑,自我否定,自我怀疑的情绪之中,而长期这样的情绪低落状态便被称为抑郁症。

或许我们平时生活中较少听到身边的谁谁谁得了抑郁症的消息,6.8%甚至是青少年20%左右的抑郁率在我们看来有些夸张,但这也正是长时间以来中国的家庭与教育掩藏的隐患,抑郁症患者有轻有重,而大部分因抑郁而离群的个体,往往被冠以“内向”,“不合群”的标签,其本人也以这种身份自居,甚至认为这是一种令人耻辱的状态,而很少选择寻求专业医疗机构的帮助,再加上国内这类提供心理辅导的机构这些年才在大中城市成规模出现,而边远贫穷地区则是心理辅导的盲区,这无疑让很多抑郁症患者错失了提前介入治疗的窗口期,并因而产生成更为严重的抑郁症状。

在抑郁患者的画像中,除了青少年因为心智未发育完全而有相对较高的抑郁率外,男女性别患有抑郁的比例亦大有不同。据统计,女性的抑郁症患病率大约是男性的两倍,女性在社会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而压力,焦虑,烦躁等情感,也更容易侵袭内心世界更为敏感细腻的女性群体。

人不会无缘无故便产生负面情绪,抑郁症患者往往也有一些主要的情绪诱因,调查中显示,国内抑郁症患者,尤其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最常见的阴郁诱因便是来自于父母。无论是因父母情感不和而导致的精神压力,抑或因父母缺少陪伴产生的孤僻情绪,因过度关注与期待让孩子如牛负重,多孩家庭偏爱孩子导致的冷落,父母与孩子之间年龄鸿沟导致的不理解等等,父母的言传身教,的确大大影响着中国青少年的抑郁状态。

而参宿,便是中国千千万万个因家庭缘故产生抑郁症状的孩子之一。


2.不被人关注的星星

本片名曰《深海》,但参宿却是星座的名称,我想起之前人们称呼自闭症孩子为“星星的孩子”,想来本片这般命名也有此处的考量,因父母离异而变得孤僻的少女,如同星星那在将自己与外界间构造起一道足够厚重的城墙,外面的人进不来,也不想去探查她的内心,她便也愈发封闭,陷入自己拟写的黑暗世界之中。

我在上一节提到抑郁症虽然在国内广泛存在,却因为种种原因,不受社会,家长,甚至是抑郁者本人的重视,于是缺少合理引导的抑郁症患者,便更无法宣泄自己的压力或是负面情绪,也没有相应的药物或是治疗手段去矫正,于是往往孩子们便会越发坠入自己负面情绪的囚牢之中,无法挣脱。

网络上有一个“玉玉症”的梗,指的便是某些自诩为“抑郁症”哗众取宠之人,虽然该词本意并不恶毒,然而在网友们的添油加醋煽风点火之下,“抑郁症”这个词被牵连,丑化,那些真正需要被帮助个体的声音,往往被无情淹没。当然,更多的是那些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发声的个体,他们过的生活已经如此艰难,更没有闲暇去寻求那些虚无缥缈的援助了。

籍此,我原以为本片最终的落点会是展现对抑郁症患者的关注,动员社会上更多的人们去重视这一切实存在的隐疾,然而《深海》虽以抑郁患者为主角,却最终“巧妙”地避开了这一讲述故事的难点与痛点,让参宿自己战胜了困扰心绪的心魔,如同所有王道热血动画一般来了一个无比高昂的高潮演出,观众感动了,鼓掌了,然而抑郁本身的消解,却太过浪漫,理想化。

在某种程度上,对抑郁症恢复的轻描淡写,也是社会普遍的对抑郁症的错误认知。



3.以童话描绘残酷

最初看预告,深海大饭店从水中升起,大概很多人都以为本片会是《千与千寻》那般的奇幻童话

谁料到电影最后转头就是一刀,刀刀直奔着心尖尖去,又准又恨。

用童话的口吻描述现实的残酷,我一下子便想起了《少年派》,尤其又有着大海这一相同的元素,同样一个怪异且美丽的故事,同样另一个真实而残忍的悲剧。然而不同于《少年派》里的口述,《深海》全然就是将现实缝入梦境的间隙,于是便可以更光怪陆离,更疯狂,更躁动,就像没有人会嫌梦不合逻辑一般,《深海》的故事或许前面还觉得有些混乱,但当你知道这些都是一个濒死少女编织的梦境后,那些本来不和谐的杂乱或许也可以被原谅。

看的时候我脑中也会偶尔想起《乔乔的异想世界》或是《美丽人生》这样的影片,无论童话多么美丽,最终揭晓的那一瞬间也容易令人动容心碎,将美好的东西打碎本就是悲剧的常用手法,最终南河的牺牲也是可预见的,当然,出于春节档合家欢的需要(虽然本片从哪个角度都很难被叫做合家欢了),参宿有了美好且光明的未来。

只是这个所谓“美好的未来”,比本片的克苏鲁眼球怪物比起来还要更为古怪。



4.“美好的未来”

本来,影片在参宿苏醒那里真正做结就好了。

但影片偏偏加了一些动画的后续桥段。

大致就是,参宿死里逃生,家里人热烈欢迎,大概是因为在这场生死飘荡中她在南河的帮助下解开心结,也或许是为了对得起南河的牺牲,她不再抑郁,接纳了自己和周围的人,她重新融入了爸爸和后妈的家庭,她在学校认识了很多朋友,学习也好,甚至她还找到了男朋友。

似乎,只是参宿解开了心结,一切就都好了。

似乎,原先参宿爸爸对她爱答不理这般的家庭因素,这个家庭中她位置缺失的问题,因为她死里逃生,因为她重新开朗起来,便一扫而空。

似乎,似乎,我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对。

是啊,电影最后这段小动画传递出来的,并不是我们要怎么关注这些抑郁症患者,而像是劈头盖脸地说:“看吧,你家庭不和,你找不到朋友,和别人没关系,都是你自己的问题,你只要开朗起来,一切就都会好起来的。”

等一下,这是不是有些不对?

这和“你应该多笑笑”有什么区别呢?

最后这段动画,以我的视角看来,其乐融融的镜头背后所传递的讯息,似乎与影片背道而驰了。

并不是我们不接受一个合家欢的结局,只是我们既然提到了抑郁症患者的问题,那就不该草草了事般将“解开心结”这样稀松平常的答案随意扔上答卷,抑郁症患者需要的可绝对不只是经过开导后自己想通了这般简单,他们仍然需要药物,需要身边的人,身边环境的改变,这是属于家庭,属于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

最后这段动画,或许是为了过审临时加入,但这段动画完全扭曲了影片前面所搭建起的,那一丝对抑郁症患者的关注目光,至少也让这种关怀变得廉价,效力更是大打折扣。




诚然,上面只是我的一点念想,或许掺杂有太多个人的情感与臆测,或许无足轻重。

《深海》总体而言,肯定能算得上是一部好电影,田晓鹏在《大圣归来》的试手之后成长良多,《大圣归来》里面照搬《黑客帝国》动作戏的这种操作不见了,但《深海》里仍能看到很多很多别的动画与电影的影子,但在惊艳的美术风格与故事大框架的加持之下,这些看似混乱的元素被很好地统合在一起,并最终呈现出了这样一盘令人别开生面的视觉与情感的盛宴,虽然主题或许与春节的合家欢相距甚远,但影片实打实的质量,绝对不差。

只是我依旧希望着,电影能有着超出影像本身的影响力,希望影片能让这些处于低谷的人看到了能感到欣慰,希望《深海》能成为这些人的璀璨星空,能成为这些人的避风良港,能成为深海大饭店,成为一个可以获取慰藉之处。

我希望《深海》能做到这点。

但我看完电影,我也不清楚《深海》究竟能否让所有观众感受到“天快亮了”呢。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