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地理环境和地域性族群的关系?

来源:www.fanlv.net  时间:2022-10-05 16:38   点击:299  编辑:叶清   手机版

民族以群体生活,其生活都需一定的地域范围。各地域的地理环境不同,因此影响到各地域族群人们生活方式的不同。例如,粮食中的稻麦分布不同,各地主食就不同。在制作方式上,如面粉,西方做面包,中国做馒头,阿拉伯做烙饼。衣服在赤道地区为单衣、宽大;在寒带则厚重、严密。建筑在山区多用木石,平原多用泥土、砖瓦。

一个族群的人们经济生活相同、地域一致、彼此联系密切,不仅导致共同的语言,也形成共同的心理素质。所以,共同的语言、地域、经济生活与心理素质使成为民族的共同基础。这4个共同标志中,地理条件是最重要的,没有它就无从形成共同的语言与经济生活,也就无从形成共同的心理素质。

地理环境

当然,就其形成过程而言,不能机械对待。例如,犹太人在今天并没有共同的地域,这是由于历史原因而分散于世界各地。更重要的是已在其共同地域的长期生活中形成了民族意识后,才被驱赶到世界各地的。由于形成了顽强的民族意识,故未被其他民族融合,否则是难以继续生存下来的。

从民族与种族的形成和发展中,可以看出地理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他们都在适应环境,只是适应的方式与内容有所不同而已。

种族是以自己的体质的变化来适应环境,结果通过环境的选择作用,使其更适应环境的体质特征得以保存,从而形成不同的种族。民族是以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群体,通过以技术为基础的经济生产活动,政治、社会的组织结构,以及相适应的思想意识来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结果通过社会的选择作用,使其更适应环境的民族特征得以存在和发展。差别在于前者与生物相同,是体质适应;后者是一种包括技术、政治、社会和思想在内的文化适应。

例如,在体质上,人适应各地的不同气温,需通过皮肤的加厚、毛层和脂肪增加等方式;在文化方面,则可以通过用火来取暖、兽皮保暖、洞穴的防寒等原始方式以及衣服、房屋、火炉、暖气等现代方式来适应。

在民族竞争中,国家由于其组织力量而起着重要作用。但国家有多民族的或单一民族的。多民族的国家如果缺乏主体民族,没有强大的核心力量,容易出现内部分歧,影响国家力量的发挥。相反,单一民族的国家,如日本与德国则由于其内部一致而易发挥团结的凝聚力量。

国家的强大组织力量还体现在促进新的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上。例如,美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移民所组成的国家,但在沟通生活的相互影响下,即所谓的“熔炉”作用,正在促进一个新的民族——美国民族的形成

中华民族的什么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

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为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镶嵌了“自然框架”.

地域优势利于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整合,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带来了动力.辽阔疆域极大提升了中华民族的整体抗御风险能力.

千百年来,中华各民族“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已经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有机整体.

展望未来,如何在剧烈的环境变迁中保存各民族固有文化,使各民族居住地域与“美丽中国”相得益彰,

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

是的。我国各民族的先民共同开发了祖国大地。“邦畿千里,维民所止。”

几千年来,在亚洲东部这片辽阔富饶的土地上,各族先民胼手胝足、披荆斩棘,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

早在远古时期,中华各民族先民就在神州大地繁衍生息,在中原的黄河流域、南方的长江和珠江流域、北方的大漠南北以及周边地区,聚居生活着黄帝、炎帝、九黎、三苗、羌、东夷、巴、蜀、氐、山戎等许多氏族部落。

历史上,汉、藏、傣、彝、白、布依、傈僳等民族对西南地区的开发,汉、土家、苗、瑶、壮、黎等民族对中南地区的开发,汉、回、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东乡、土等民族对西北地区的开发,汉、蒙古、满、锡伯等对北方和东北地区的开发,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从白山黑水到西南边陲,从沙漠绿洲到渤海之滨,从蒙古大漠到雪域高原,各民族先民以他们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凝结和铭刻着中华各民族先民的汗水和印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