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铜鼓有什么由来?

来源:www.fanlv.net  时间:2022-10-03 11:33   点击:234  编辑:国海   手机版

  铜鼓是现代乐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声音洪亮激越,热情奔放。铜鼓乐诞 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喜讯一传到位于拉丁美洲的岛国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人 们载歌载舞,兴高采烈地涌上街头,他们敲打着所有带响的东西。由于当地盛产石油,汽油桶特别多,于是体积庞大、发音洪亮的汽油桶就成了 人们敲击的对象。
  后来,有人发觉,油桶的不同位置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略加改动便能击打出一些简单的旋律。这一发现奠定了铜鼓的地位。以后不断改进、完善, 现在已可以按交响乐队的正规编制组成二管、三管、四管的大型乐队。早期的铜鼓制作简单,外表粗陋,很难登上大雅之堂。
  经过人们的不断改进, 铜鼓逐渐成为一种主要伴奏乐器。铜鼓乐很有力度,节奏感强,表演形式热情奔放, 极富艺术感染力。它的音域宽广,音响丰富,能够演奏出类似于弦音、木管、铜管 及管风琴等乐器的音乐效果。从黑人的民间祭祀歌摇到典雅庄重的交响乐,甚至复杂、 对位严格的赋格曲、卡农曲等,均能够胜任。
  所以,铜鼓在其发明的短短几十年间便由民间乐器而跨入音乐殿堂,同管弦乐 队分庭抗礼了 。

铜鼓是指什么呢?

铜鼓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青铜器,长期流行于我国南方一些地区,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铜鼓的体积不一,大者直径超过一百厘米,小者直径仅十余厘米,重量从数百公斤到数十公斤不等。关于铜鼓的起源问题,目前有皮鼓说、钅享于说、象脚鼓说和铜釜说,其中以铜釜说的支持率最高。研究成果证明,铜鼓在古代具有多重功能,是祭祀、庆典仪式中使用的乐器,此外还是上层统治阶级拥有权力和财富的象征,明清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纯粹的娱乐乐器。

“铜鼓”是用什么制作的?

铜鼓,铜制之鼓。《后汉书•马援传》记载:“于交趾得骆越铜鼓,乃铸为马式。” 宋代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器》介绍:“铜鼓,其制如坐墩而空其下。满鼓皆细花 纹,极工致。四角有小蟾蜍,两人舁(抬)行,以手拊(拍)之,声全似鞞鼓。”铜鼓,是我国南方一些少数民族所使用的重器(宝器、国宝)乐器。由用作炊具的铜釜(锅)发展而成。年代约自春秋中期至清末不等。用铜铸造,大小不一,最大 的直径在一百厘米以上,最小的仅十余厘米,重量自数十斤,至数百斤。形体凝重, 制作精致。鼓面有浮雕图案,中心为日光形,边缘有蛙、龟、牛、马等主体装饰,鼓身全部有花纹围绕,丰富多彩。有人附会说,铜鼓乃三国诸葛亮创制,故亦名“诸葛亮鼓”。根据是贵州《三合县志》(今三都水族自治县)说,仲家(布依族)掘得铜鼓,便自刻字“孔明造”。又在贵州兴义征集的一面铜鼓上镌有“万历元年、孔明置造”字样。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